第144章 泥丸百节皆有神,楼观遗篇有气论(1 / 2)
时光悠悠,又过去了几日。
太渊独坐山巅青石,远处云海翻涌,朝阳初升,金光穿透薄雾,在他眉睫间跳跃。
他在总结着那日与宋之谦细论炼形之法的心得。
心田里将各种炼形法之间的长处短处细细对比,不断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缺,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太渊所创的炼形法,并非无根之水,而是他参考人仙武道,经过无数次思索与实践后,精心打磨出的独属于自己的法。
他不会轻易的改弦易辙,那是对自己的否定,更是对自我信念的一种动摇。
然而,太渊并非盲目自负之人。
他虽并不迷信古法,但也不认为自己的炼形法就是最完美的。
从古至今那么多的先贤前辈,智慧如海如渊,各有各的妙法。
一味地排斥,盲目的傲慢,那是极其愚蠢的。
真正的智者,懂得兼收并蓄,善于从不同的修炼法门中取长补短,让自己的修炼之路愈发宽广。
就像前些日子与宋之谦的论道,对方提及的存思、金液、玉液等炼形之法,给太渊带来了诸多启发。
甚至。
太渊看着手中的《黄庭经》。
这本道教经典他已经读过多遍,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悟。
它的作者究竟是谁,至今尚无定论。
有人坚信是老子李先生所著,也有人认为是紫虚元君魏华存夫人所作。
但在太渊看来,这并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这本道书的确是出自某位无上大宗师之手,里面微言大义,字字珠玑。
特别是这一段,太渊每每读之,都会产生全新的感悟。
“至道不烦决存真,泥丸百节皆有神…“
每念一字,他体内气机便随之流转,周身穴窍隐隐生辉。
”发神苍华字太元,脑神精根字泥丸,眼神明上字英玄,鼻神玉垄字灵坚,耳神空闲字幽田,舌神通命字正伦,齿神峭锋字罗千…”
他轻声念诵,眉心泥丸宫微微发热。
“一面之神宗泥丸,泥丸九真皆有房……”
这个【神】,不是民间百姓所说的神仙。
它所表达的,是一个人若能将对肉身的掌控修炼到入微之境,便如同拥有了一双洞察天地的慧眼,能够感知到人体那些敏感而细微的穴窍,进而像掌控天地万物的神灵一样,掌握人体深层的运行奥秘。
太渊不断低声重复念道。
“泥丸百节皆有神!泥丸百节皆有神!泥丸百节……皆有神!”
低吟回荡在四周,袖袍无风自动,周身气机盘旋。
他有种预感。
待他踏入外景之时,便是“百神归位”之机。
…………
阳台宫,藏书楼。
远看不过是一间貌不惊人的屋子,比起武当派那气势恢宏的建筑,着实显得有些朴素。
太渊看着五排古老的书架,书架上的典籍已经被他几乎全部翻完了。
只剩下最后一层还有几本道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