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天道发现端倪(2 / 2)
重要的是,嬴政实行了两条政策,更是叫人称快。
废除人头税,改田地税。
也就是摊丁入亩。
第二,便是上到王公贵族,下到黔首,都得交税。
不少贵族 学子反抗叫嚣,秦法这时候也会告诉你,什么叫重拳出击。
自井陉关那惊天动地的炮声宣告赵国抵抗的崩溃后,秦国这台战争机器并未如六国所恐惧般立刻扑向其余四国。
而是接收消化韩赵故地。
这些秦吏,大多出身寒微,或为秦国本土培养的学子,或为在秦国变法中因功擢升的黔首。
他们带着统一制式的度量衡工具、厚厚的《秦律》条文以及秦王亲授的均田令,抵达每一个新占领的城邑、乡里。
第一件事,便是清算土地。
丈量尺划过曾经属于韩国、赵国贵族的广袤良田,算筹在竹简上飞快计算。
“此田原属韩国宗室韩成,计良田三百顷,按王令,收归国有!”
“此庄园原属赵国贵族赵奢后裔,计山田、林地、宅邸若干,收归国有!”
“此矿场原属……”
一道道冷酷无情的宣告,击碎了旧贵族最后的幻想。
反抗?有!无论是韩国旧都新郑附近私兵暴动,还是赵国邯郸城外某个大族纠结门客的义举,迎接他们的,是早已枕戈待旦的秦军锐士。
反抗者连同其家族,被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,枭首示众,家产充公。
人头筑成的京观,矗立在每一个发生过反抗的地方,无声地宣告着新秩序的绝对权威。
紧接着,便是将收归国有的土地,按丁口数,重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黔首。
“张氏,户主张大牛,丁口五人,授良田五十亩,坡地三十亩!立木为界,此为地契,盖秦王玺印!按《秦律》耕种,十税其一!”
“李氏,户主李寡妇,丁口三人(含二幼子),授良田三十亩!官府提供耕牛、新式农具租借,头年免租!”
当粗糙的手掌接过那盖着鲜红大印的竹简地契时,无数韩赵故地的黔首农民,先是难以置信的呆滞,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与嚎啕大哭。
他们祖祖辈辈为贵族耕种,所得不过果腹,何曾真正拥有过脚下的土地。
秦王这个灭了他们国家的人,却给了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立身之本。
秦国的铁拳砸碎了韩赵,却又暂时停下了脚步。
这诡异的“沉寂”,并未让剩余的魏、楚、燕、齐四国感到丝毫轻松,反而陷入了更深沉的、令人窒息的恐惧之中。
“暴秦!嬴政小儿是要掘我等贵胄之根啊!”
魏国大梁,有老贵族捶胸顿足。
“分田于贱民?此乃逆天而行!礼崩乐坏!礼崩乐坏啊!”
齐国临淄,儒生名士痛心疾首。
“我楚国八百年基业,岂能容此虎狼践踏社稷,毁我宗庙!”
楚王负刍在郢都王宫咆哮,但眼神深处却藏着难以掩饰的恐惧。
四国边境,开始有不堪本国贵族盘剥的黔首,拖家带口,冒死偷越边境,涌入已被秦国控制的韩赵故地。
民心,正在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向秦国倾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