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岳院君闭门课子 周先生设帐授徒(1 / 2)
有诗叹曰:
藳砧已丧年将老,堪嗟幼子困蓬蒿。
终宵纺绩供家食,勤将书史教儿曹。
话说岳飞应下母亲打柴的吩咐后,走出家门。他心里犯愁,不知道去哪儿才能找到柴草,一边琢磨,一边朝着一座土山走去。到了山上,四下张望,连根柴草的影子都没有。他不死心,又爬到另一座山后,只见七八个小孩正凑在一起,在荒草堆里嬉戏玩耍。其中有两个是王员外左邻的孩子,一个叫张小乙,一个叫李小二,他们认出了岳飞,大声喊道:“岳家兄弟!你来干啥?” 岳飞回答:“我娘让我来耙些柴草。” 其他小孩纷纷起哄:“来得正好!先别忙打柴,和我们玩堆罗汉吧!” 岳飞摇头拒绝:“我得听娘的话打柴,没时间陪你们玩。” 那些小孩不依不饶:“动不动就拿‘母命’说事!你要是不陪我们玩,就揍你!” 岳飞挺直腰板:“你们别欺人太甚,我岳飞可不是好惹的!” 张小乙冷笑:“谁跟你开玩笑!” 李小二也跟着起哄:“你不怕,难道我们还怕你不成?” 话音刚落,一个叫王三的小孩率先挥拳打来,赵四则跟着踢了一脚,七八个小孩一拥而上。没想到岳飞眼疾手快,两手一拉,就放倒了三四个,趁机脱身跑开了。那些小孩嘴上喊着:“你跑!你跑!” 可心里忌惮岳飞的厉害,没一个敢追上去。倒是有几个跑到岳家,哭哭啼啼地向岳飞母亲告状,说被岳飞打了。岳安人好言好语地把他们哄走了。
岳飞摆脱这群小孩后,在山后折了些枯枝,装满一篮。眼看天色渐晚,他提着筐篮慢慢往家走。进了家门,放下柴篮准备吃饭。岳安人看到篮子里全是枯枝,忍不住说道:“我让你去扒些乱草柴,你却和小孩打架,还惹得人家找上门来。这些枯枝都是别人家的东西,要是被山主看见,少不了一顿责打。而且爬树折枝多危险,万一摔下来,叫娘以后依靠谁?” 岳飞赶忙跪下:“娘别生气,我明天不弄枯枝了。” 岳安人叹了口气:“起来吧,明天别去打柴了。我之前从员外家拿了几部书,明天开始教你读书。” 岳飞乖巧地应道:“听娘的话。”
第二天,岳安人拿出书,开始教岳飞认字读书。岳飞天资聪颖,一学就会,读几遍就记住了。过了几天,岳安人说:“儿啊,娘攒了点做针线活的钱,你拿去买点纸笔,学学写字,这可是要紧事。” 岳飞想了想,胸有成竹地说:“娘,不用买,我有纸笔。” 岳安人好奇:“在哪儿?” 岳飞出去拿了个畚箕,跑到水口边,装满一畚箕河砂,又折了几根杨柳枝,做成笔的样子。回来后,他兴奋地说:“娘,用这个当纸笔,不用花钱,还永远用不完!” 岳安人欣慰地笑了,把河砂铺在桌上,手把手教岳飞写字。教了一会儿,岳飞就自己能写了。从这以后,他每天在家专心读书写字。
另一边,王员外六岁的儿子王贵,生得身强力壮,性格却十分鲁莽。一天,他跟着仆人王安到后花园百花亭玩,看到桌上摆着一副象棋,好奇地问:“这是什么东西?上面这么多字,有啥用?” 王安解释:“这叫象棋,是两个人对下赌输赢的。” 王贵又问:“怎么算赢?” 王安耐心说道:“红棋吃了黑棋的‘将军’,黑棋就输;黑棋吃了红棋的‘将军’,黑棋就赢。” 王贵满不在乎:“这有啥难的!摆好,我和你下一盘!” 王安摆好棋子,把红棋推到王贵面前:“小官人请先下。” 王贵大言不惭:“我要是先下,你马上就输!” 说着,直接把自己的 “将军” 放到王安的 “将军” 位置上,得意地说:“这不你就输了?” 王安哭笑不得:“哪有这样下棋的,‘将军’是能走的,我来教你……” 话没说完,王贵就火了:“胡说!做了将军就得听我的,凭啥不能走?你敢骗我?” 抄起棋盘就朝王安头上砸去。王安毫无防备,被打得头破血流,捂着头转身就跑,王贵还在后面紧追不舍。
王安跑到后堂,王员外看到他满头是血,忙问怎么回事。王安刚把下棋的经过说完,王贵就追了过来。王员外顿时火冒三丈:“逆子!小小年纪竟敢如此无礼!” 说着,在王贵头上狠狠敲了几下。王贵哭着跑到母亲房里告状:“爹要打死我!” 王夫人赶忙让丫鬟拿果子哄他:“别哭,有娘在。” 正说着,王员外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,王夫人直接拦在房门口。王员外质问:“小畜生在哪?” 王夫人二话不说,狠狠扇了他一巴掌,随后大哭起来:“你个老糊涂!以前天天念叨没儿子,多亏岳安人劝我们纳妾才有了这孩子。为这点小事就要打死他?他这么小,经得起你打吗?罢了!罢了!我跟你拼了!” 说着就往王员外身上撞,幸亏丫鬟们眼疾手快,连拉带劝把王夫人拽进了房里。
王员外被气得说不出话,半晌才憋出一句:“罢了!罢了!你这么惯着他,早晚会毁了他!” 正窝火时,门公来报:“张员外来了。” 王员外强打精神把人迎进来。张员外一坐下就气呼呼地说:“大哥,别提了!我因为腿脚不好,买了匹马代步。谁知道你那侄子张显天天骑着出去闯祸,撞坏东西不知道赔了多少次。今天更过分,把人都给踏伤了,人家找上门来闹事。我好说歹说赔了银子才了事。我教训了他几句,你弟妹却护短,和我大吵一架,脸上都被她抓破了!”
两人正说着,汤文仲气冲冲地闯了进来:“大哥!二哥!出大事了!” 王明和张员外忙起身询问。汤文仲坐下喘了口气,愤愤说道:“有对姓金的老夫妻,在我家租了间空房卖汤圆。你那侄子汤怀天天去白吃,人家做多了他不吃,做少了就闹事。金老找我诉苦,我赔了钱还骂了汤怀。结果这小子半夜在人家门口堆石头,今早金老开门,石头倒进去把脚砸伤了。我又得赔钱赔不是,打了他几下,你弟妹就和我撒泼,还打了我一棍子!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!”
王明叹了口气:“老弟别气了,我们俩也正为这事头疼呢。” 接着,他把王贵、张显的事说了一遍。三人正愁眉苦脸没辙时,门公又来禀报:“陕西的周侗老相公来了,想见您几位。” 三人一听大喜,赶忙出门迎接。
宾主落座后,王明问道:“大哥好久不见,听说您一直在东京,怎么突然来了?” 周侗感慨道:“我年纪大了,以前在东京卢家时,在这里置了几亩田产,来算算账,顺便看看你们,之后就打算回去了。” 王明热情挽留:“好不容易来一趟,说什么也得住几天!” 随即吩咐准备酒菜接风,又让人去搬周侗的行李。
闲聊间,王明问起周侗的家人。周侗神色黯然:“老伴去世多年,儿子跟着徒弟卢俊义征辽,战死沙场;林冲、卢俊义两个徒弟也被奸臣害死,如今我孤家寡人一个。不知贤弟们家中几位令郎?”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,把各自儿子的顽皮事全倒了出来。周侗听后问:“既然到了读书的年纪,为何不请先生教导?” 三人苦笑着摇头:“请过好几个先生,都被孩子们气跑了,这么顽劣,谁肯教?” 周侗微微一笑:“这是先生不会教。不瞒你们说,要是我来教,他们还能把我赶走不成?” 三人一听,喜出望外:“大哥要是肯留下来教孩子,那可太好了!” 周侗爽快答应:“看在你们的面子上,就试试吧。” 当天酒散,张、汤二人各自回家,满心期待周侗能管教好这些顽皮的孩子。
话说王贵正和小伙伴们在外面嬉戏玩耍,一个庄丁急匆匆跑来,笑嘻嘻地调侃道:“王少爷,员外请了个厉害的先生来教书,这下你们可玩不成喽!” 王贵一听,心里直犯嘀咕,连忙跑去找到张显和汤怀,三个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商量起来。最后一拍大腿,决定准备些铁尺短棍,打算给新先生一个下马威,好好 “教训教训” 这个要来管束他们的人。